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凌志纵文.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凌志纵文. Show all posts

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人民之声的原罪


阅读这几个星期的主流媒体新闻,如果是不了解我国民情者,恐怕会以为“马来西亚人民之声”(SUARAM)是我国近年来最危险的恐怖组织。

要不然,还有什么组织需要劳烦到内政部、皇家警察、公司委员会、社团注册局、国家银行、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6大机构联手出击?

政府一开始是指责人民之声接受外国资金援助,意图颠覆我国政府。人民之声是一个非盈利的人权组织,类似的非政府组织,在先进民主国家可以获得政府的拨款,以资助其运作。可惜我们离纳吉口中“世界第一流的民主国家”还有十万八千里,这种以推动民主人权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政府只要不打压就得谢主隆恩了,谁还敢奢望获得拨款?

正因为意识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运动需要获得资助,信仰民主制度的西方国家所设立的许多基金会,除了资助自国的非政府组织,也不时捐助国外的非政府组织,以推动这些国家的民主进程。

大马人民之声既然无法获得大马政府的资助,他们接受外国的捐助,有什么问题?只要捐助者不是恐怖分子、非法组织,大马人民之声以这些外国资金来维系其推动我国民主人权的运动,何错之有?

至于“颠覆政府”之说,拜托,人民之声的奋斗目标是提升我国人权水平,自1989年成立以来从未涉及暴力活动,政府何须担心被人民之声“颠覆”?除非国家领导人已经承认自己是一个违反人权的政府吧?

或许本身也觉得上述理由过于莫须有,政府后来又改变说辞,指责人民之声所注册的Suara Inisiatif公司涉嫌“账务不清”。我不晓得人民之声涉嫌“账务不清”的款项有没有人家国家养牛中心的来得大,可是人家后者还不是照常营业?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民之声被对付的背后动机,与该组织入禀法国法庭调查纳吉担任国防部长时发生的购买潜水艇涉嫌舞弊案,真的毫无关联,纯属巧合?恐怕只有国阵最忠贞的支持者,才会一口否定这两件事情的关联性。

又或者,把推动人权进步视为己任,并每年定期发表“大马人权报告”的举动,早已是人民之声的原罪?

Thursday, September 6, 2012

武吉公满的怒吼!


我母亲年过70,曾加入马华妇女组近30年,可是今年国庆日当天,她却从老家武吉公满打电话来问我:“阿文,家里还有没有反山埃的衣服,我这个星期天要和一班安娣一起去参加902绿色集会!”

和我母亲一样在902当天顶着烈日站出来的劳勿民众,至少有数千人,再加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各地热心人士,超过15千人的抗议大军结集在劳勿操场,是我记忆中家乡曾出现过最大的人潮。

曾对找上门提出诉求的劳勿百姓声色俱厉地质问:“你讲,你是住几多号门牌?”的劳勿国会议员黄燕燕,可惜当天没有亲临现场质问集会者到底住几号门牌。
黄燕燕质问劳勿百姓时的风姿。

1 5千人当中,有不少是一辈子都不曾参与大集会的安哥、还有不少是每当临近大选前就会急着囤米囤油的安娣,这些本该是政府眼中一等一顺民的劳勿人,为何会胆大包天、成群结队穿着青衣站出来喊口号?这道问题,执政者是不愿面对、还是不敢面对?

本该代表劳勿人民向政府陈情的黄燕燕及一众马华领袖,可以继续把头埋在“不要政治化”的沙堆里,也可以继续把山埃采金课题扫进“反对党炒作”的地毯下,甚至可以继续把整个劳勿武吉公满新村的村民都当作无知妇孺;可是,山埃矿场离民宅只有一条马路之隔却是抹不掉的真相、村民过去三年来的健康问题丛生也是不容抵赖的事实、矿场呈交给政府的环境评估报告没有公布山埃废料的处理方式及意外防范措施,更是不容逃避的问题。

卫生部长廖中莱被人民逼急了才宣布要调查武吉公满村民的皮肤病况,可是,针对问题真正的根源,也就是矿场的废料排放及处理,政府到底进行了什么样的监督、给了人民什么样的保障?

少数不知而言的评论人,如“资深报人”林放,固然可以依据当权者的立场而把抗议群众归纳为“一厢情愿团结在民联旗帜下参与另一场国庆嘉年华,制造全民皆怒的印象给人民和外国媒体观赏”的粗糙结论,但是,这种和当权者同一鼻子出气的言论,却让我想起了一位老乡亲3年前对我说的一番话:“他们以为我们乡下佬读书少,很容易被欺负,可是关乎我子孙和家园的安危,我拼了老命也要反抗到底!”

无知的到底是谁?

Friday, August 31, 2012

生平第一次的爱国行动


日前和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朋友聊起国庆话题,这位友人兴致勃勃地表示,他会出席830日晚的净选民主之诺国庆倒数集会,92日则会连同一班友人前往劳勿武吉公满参与反山埃绿色集会。

“我觉得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真正身体力行的爱国行动!”年轻人振奋自豪的语气透露出他满怀的热诚。
(照片来自“忠政快讯”)不懂小伙子挤在人潮中的哪一端?
 
这句话让我思考良久,并努力地回想着,自己“生平第一次真正的爱国行动”发生在何时?

是小时候被师长强制安排在国庆日前往市议会大草场列队唱国歌?是中学时期受国营电视台日以继夜洗脑下塑造的“爱国、爱政府、爱首相”三爱合一?还是如村子里的飙车高手般在国庆前夕提着国旗以爱国之名狠狠飚它一轮?

抑或,你觉得自己的爱国情操在李宗伟对垒林丹奥运决赛那一夜,通过你那一个小时的支持和欢呼而表现得淋漓尽至了?

当然,爱国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现在不是战乱时期,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更不需要人人都当革命先锋。可是,爱国行动,除了大部分人都可以扮演好的努力工作、遵循法制之外,难道不能有多一分要求吗?

爱一个人,你会努力让对方的生活过得更美好。爱我们的国家,难道不能要求你为一个更美好的家国而多尽一分力吗?

有人因为环境公害而失去美好家园、有人因为不公平政策而沦为制度化的被歧视者、有人因为国家资源被窃取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有人因为当政者玩弄种族课题而对友族有所猜疑、还有更多人因为治安败坏而终日提心吊胆。。。不需劳烦著名时评人的“情境模拟分析”,这些都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国家的问题。

马来西亚要变得更美好,上述的问题不值得你多给一分关注、多协助身边的朋友给于多一分关注吗?

如果你是出于对上述议题的关注而作出表态、为自己的权益作出争取、对政府的错失作出施压,那些急着为你扣上“政治化”、“被反对党利用”大帽子的人,才是真正不爱国的一群。

祝你国庆日快乐,爱国快乐!

Thursday, August 23, 2012

批文曝光,脸上无光!


千呼万唤之下,关丹独中的完整批文终于曝光了!可是,公布者却不是教育部、马华、华总、或是协助申办的吉隆坡中华独中董事部,而是由评论人林放率先上载在自己的部落格。

独中成功申办,毕竟是喜事一桩,我还期盼着马华总会长会带领着斡旋有功的4大部长召开记者会,当众颁发政府批文予关丹华团,以符合蔡总“高调问政”的作风。奇怪的是,马华一众领袖对这张得来不易的批文却是出奇的低调。

董总主席叶新田随后怀疑关丹独中是一所“变种独中”,或是“私营化的国中”,引发了一场董总和马华领袖的口水战。我相信不少民众都和我一样有着同一道疑问:马华只须把批文公诸于世,不就可以解开大众的疑窦了吗?可是马华却没有这么做,反而把球踢给吉隆坡中华独中董事部。
 

一些资深评论人,如林放先生更是身先士卒,对董总连珠炮发,一系列“叶新田配种不认种”、“董总为独中治丧举葬”等文章对董总和叶新田极尽嘲讽之能事。我们不需要神化任何一个组织,董总有错当然要批。问题是,董总想要厘清不清不楚的批文,好让大家有个安心,这有什么问题?对董总批得越凶,反而越叫大家怀疑有人不想批文被公开。

日前,吉隆坡中华独中副董事长林耀仁终于承认,关丹中华独中的批文与申请内容确实有出入,目前已把批文退回给教育部争取纠正,以确保关丹独中符合独中特质,不至于沦为“不伦不类”。

林耀仁先生的这番言论,不正和早前董总的立场前呼后应吗?马华领袖和林放先生难道又要发文告、写文章来批判一番?

批文虽然注明“关丹中华中学”可以开办政府中学综合课程(KBSM/ 中学标准课程纲要(KSSM)以外的其他科目,但却没有说明学生可以参加政府文凭考试以外的其他考试。此外,批文注明政府课程是采用国语教学,那么“其他科目”是否一定是以华语教学呢?

乐观者可以一厢情愿地把这些模糊地带诠释为“发展的空间”,问题是,回顾我国华教这些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享有乐观的奢侈吗?
 
隆中华董事部没有“见好就收”,或如一些自我阉割评论人般呼吁大家“可以接受就好”;反而要求政府厘清批文内有关董事部主权、教学媒介语、校名和统考等问题,正是懂得把握目前有利的政治格局,以期为华教发展争取一个突破契机的明智之举。

批文的曝光,算是还了董总一个清白,也叫早前对董总多番挞伐的一众马华领袖和评论人脸上无光。可是事件尚未完结,协助华社向政府纠正批文,是马华公会挽回声誉的最后机会。

Friday, August 10, 2012

支持“伊斯兰国”的原来是马华?


自蔡细历当上马华总会长以来,马华全党上下重复得最多的论述只有两个,一是扮演算命佬预测“民联执政中央后我国会变成伊斯兰国”、二是不断重复批判“行动党不敢反对伊斯兰国”。

我不清楚马华领袖们是否从来都只阅读党营的《星报》和只收看国营台新闻,所以从来都听不到和看不见行动党领袖反对伊斯兰国的立场。

全国唯一拥有高度新闻报道和新闻创作自由的巫统党营《前锋报》日前的一篇封面报道,不懂身为巫统盟友的马华领袖们是否有用心拜读?

该篇题为“支持行动党有罪”(Haram Sokong DAP的报道,主要引述一为名不见经传的“道北吉顶小屋”创办人阿都拉沙莫的言论,指穆斯林支持行动党是有罪的,因为该党反对成立伊斯兰国。

这篇报道可让我读得头昏脑涨了。马华领袖们不是时常透过中文媒体向华社批判行动党是政治太监、不敢反对伊斯兰国的吗?怎么现在巫统的《前锋报》却大肆炒作行动党反对伊斯兰国?

到底是马华在说谎、还是《前锋报》在造谣?这道问题可大可小,因为它关乎马华公会来届大选唯一的终极论述。如果我是马华公会的领袖,我一定会第一时间高调问政,勇敢反驳《前锋报》的荒谬报道,力证行动党根本不曾反对过伊斯兰国!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马新社》竟然也和《前锋报》唱起了双簧,引述“大马青年伊斯兰学者”秘书处的观点,即穆斯林不该支持行动党,因为“行动党已经清楚表明反对建立伊斯兰国的立场”,而“马华和国大党则跟行动党的议程不同,因为这两个党不会为伊斯兰地位和穆斯林带来威胁。”

够力,这么一来,支持或不敢反对伊斯兰国的,原来不是行动党,而是马华和国大党!为了自身的清白,马华此时不高调,更待何时?如果我又是马华领袖的话,我会第一时间发文告向全国人民澄清:“行动党敢不敢反对伊斯兰国我们不懂,但是我们马华却是由头到尾都是反对伊斯兰国的!”

再抛开谁敢反对谁不敢反对的问题,另一点值得思考的是,万一行动党、马华、国大党、或任何一个非穆斯林政党都敢敢反对伊斯兰国,《前锋报》是不是要号召穆斯林群起杯葛这些非穆斯林政党?

很提倡“一个马来西亚”的首相兼《前锋报》的老板阿Jib哥,不懂有没有话要说?


Thursday, July 26, 2012

再问一百次也一样!


老实说,这次真的不是华社在为难马华公会,而是“上头”在为难他们。

针对关丹华社复办独中的诉求,马华一众民族精英高低起伏的心情和反应,折射出复办过程的曲折颠簸。

一开始,关丹520“申办独中和平大集会”获得超过5千人的热烈响应,一度引起马华诸公的左右为难。紧接着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抛出“华教契约论”的擦枪走火,更教马华水洗不清。还好据说副揆后来欲拒还迎,让廖中莱扳回一局宣称:“关丹独中大门仍未关上。”再后来内阁据说“原则上同意”关丹独中复办,简直让马华上下仿佛媳妇熬成婆,吐气扬眉一扫霉气。

我们怎能忘记副教育部长魏家祥于618日会见副首相后被记者追问复办独中进展时,他那句嘴角含春的:“你看我的表情就知道了,大家放心!”

我们同样无法忘记马华总会长蔡细历于619日面上带光、掷地有声地宣称:“两个星期内就有好消息!”

不懂是看透了好事多磨的常态,抑或习惯了峰回路转的剧情,华社竟然出奇地冷淡,并未配合马华演出歌功颂德的感恩戏码!

事情的后续发展果然证明了华社这数十年来并没有被白耍,毕竟我们得到了宝贵的经验。

将近三个星期后,78日,蔡细历在记者询及关丹独中复办进展时,语气坚定地反问:“我几时说过两个星期?”可惜蔡总的助理跟不上老板的智慧,不小心把“蔡细历:申办书快速处理,关丹独中两周内批建”的新闻转贴在马华的官方网站,让蔡总的坚毅泄了气。还好,蔡总看不懂中文。

从两个星期到三个星期、再到四个星期;从副首相在国内、到副首相出国了、再到副首相回来了。。。我不懂马华诸公的脸皮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长厚。

日前记者再度不识趣地追问身为马华在内阁最高官职者之一的卫生部长廖中莱,阿莱竟一改15号车牌的委屈表情,不耐烦地回答:“这个课题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你再问我一百次,也是一样的。。。一样的答案,一样的问题。”

好啦,大家就不好再追问人家了,免得人家恼羞成怒又吐出一句忘了自己是中央执政党的无厘头牢骚:“反对党连一间幼稚圆都没建过!”

都等了数十年咯,也不差在多等一会。反正大选已经不远了。




后记:本文见报后,副教育部长魏家祥终于在面子书上留言“守得云开见月明,关丹独中已获批,明天正式宣布
还好关丹华社当初没有听取蔡总会长“示威集会解决不了问题”的劝告

昔加末华社,到你们加油了!


Thursday, July 12, 2012

黄燕燕,委屈你们一家人了!


旅游部长黄燕燕是一名伟大的母亲。当年她申请澳洲永久居留权的目的,原来全都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到澳洲念书。

因为林冠英在“双王辩论2.0”一句不带名的揶揄,不甘受辱的黄燕燕勇敢站出来澄清,她对自己为了让孩子到澳洲留学而申请该国居留权的决定感到自豪!

问题是,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到澳洲深造,却从未听闻他们的父母需要忍辱负重申请澳洲居留权的

后来打听之下,据说如果父母是当地公民的话,孩子的学费可以大幅减低,甚至全免。那么问题就来了,黄燕燕如果是纯粹为了享获人家的低廉或免费教育而申请当地居留权,这算不算是占人家澳洲纳税人的便宜咧?

这或许不算犯法,可是这种偷吃人家豆腐的行径,却可以看清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夫妻两人都是收入丰厚的专业人士,可是连孩子的学费都要占人家便宜,这种人一旦担任政府高职,掌握政府部门庞大资源之后,会否继续“占便宜”,实在叫人浮想联翩。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就算需要“骗”学费,都还是要把孩子送到国外求学,可见母爱的伟大。在黄燕燕伟大的母爱背后,却牵引出另一道问题:为何非得把孩子送到国外,本地大学配不上她孩子吗?

继早前为廖中莱15号车牌“左手转右手”的经典解套后,蔡细历这回又轮到为燕燕解围。根据蔡总的解释,黄燕燕的孩子是因为安华当教育部长时限制华人进入本地大学的政策,所以被逼到海外留学。

一如往常的,蔡总越解释,我越混乱。国阵政府在1971年落实大学招生种族固打制时,安华不止还未担任教长,甚至连大学都还未来毕业。这个固打制度后来害到黄燕燕的孩子进不了本地大学,这笔账怎么算到了安华头上?

再说,就算这全都是安华的错,问题是,
1)马华当年没有人担任内阁部长吗?
2)马华当年不是执政党平起平坐的一份子吗?
3)蔡总在“双王辩论2.0”中不是慷慨激昂地表示:“马华从建国初期就一直参与制定政府政策”的吗?怎么全党上下怕了区区一个教育部长,默默看着自己党领袖的孩子被逼流放海外?

更惨的是,还要害到人家黄燕燕当年委屈自己去申请澳洲居留权,在20年后的今天招人话柄。燕燕阿姨,只怪马华数十年的无能,真是委屈你们一家人了。

“大减价”转型计划


最近不论扭开电视、翻开报章、驾车途中,“Janji Ditepati”(一诺千金)的广告和牌匾几乎无所不在。

拥有如此庞大财力进行全国地毯式宣传的,舍国阵政府取谁?当然,我们马来西亚人民向来是出名大方的,国库里面那些钱,我们交到国阵手中,就不打算追究他们是怎么花的,反正都花了54年。

我比较好奇的,是这个“一诺千金”的口号。首相阿Jib哥说:“政府一诺千金,讲到做到,自3年前推动的政府转型计划现已远远超出预期目标,人民能深感其效!”

也就是说,这是阿Jib哥为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转型”的成绩单。我们不妨检阅一下在《一诺千金》小册子内罗列的阿Jib哥政府转型成果:

一个马来西亚人民援助金、100令吉学生援助金、200令吉购书券、一个马来西亚人民诊所、一个马来西亚人民商店、一个马来西亚人民信托基金、一个马来西亚人民房屋计划、杂货店转型计划、城市贫民安居计划以及一个马来西亚人民餐单计划。

还不够?日前阿Jib哥再度给大家带来两个天大的好消息:他考虑开设一个马来西亚书店和一个马来西亚布店!

哇噻,在阿Jib哥英明领导下,政府果然在过去3年内做了很多事情咧!

咦,等等!上述琳琅满目的名堂中,到底有哪一项是跟政府“转型”这两个字有关系的?或者我应该换个问法:你所期望阿Jib哥为国家带来的改革,就是这些派红包和大减价?

因为一个马来西亚商店的商品比较低廉,所以马来西亚物价高涨的问题就解决了?

因为一个马来西亚餐单计划下的食物比较便宜(许多素食馆的2块钱午餐其实比它更便宜),所以马来西亚人个个都三餐温饱了?

因为开设了没有医生的一个马来西亚诊所,所以国家的医疗水平就提升了?

因为政府给学子200块购书券,所以我们的教育制度就转型成功了?

因为政府打算在大选前再向低收入者多派一次500块援助金,所以马来西亚就朝高收入国迈进一大步了?

原来在阿Jib哥眼中,我们所期待的“政府转型”,就只有上面这些低微的要求?政府所能够“转型”的,也就只有上面这些?

如果你点的是一碟炒饭,服务员却无厘头地为你端上一根香蕉,还问你“我讲到做到,你满意吗?”,你会怎样?

如此看来,我们应该感激阿Jib哥用我们的纳税钱打了那么多“一诺千金”的广告,因为他让我们在来届大选进入投票站时,更加容易做出选择。

Friday, June 29, 2012

公害是一面照妖镜


先有武吉公满山埃冶金厂、再来关丹稀土提炼厂、还有最新出炉的边加兰石化加工厂,这些排队登场的毒工业,除了让不少人醒悟到环境公害的威胁,更成为了不少高官大人的一面照妖镜。

只消对官爷们的言论稍作观察,就可以看穿这些父母官在回应人民反公害诉求时的标准式三道板斧。

首先,他们一定会反问陈情的民众:“你们是当地人吗?”这道问题的潜台词是:“如果你不是当地人,这件事情关你屁事?”所以,当武吉公满反山埃委员会向当地国会议员黄燕燕提出诉求时,燕燕姐劈头第一句就质问:“你是不是武吉公满人?”;当边加兰村民和非政府组织成员在国会走廊向阿莎丽娜陈情时,娜姐还是坚持:“这关外地人什么事?”
“你是不是武吉公满人?你门牌几号?”

不要尝试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种只有小学老师才会教的道理来在官爷面前班门弄斧,人家是大官人,不是小学生。也拜托别提什么老掉牙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家只懂“I help youyou help me”。

如果你再冥顽不灵,高官大人就会出动第二招来对你晓以大义:不要政治化”。这一招背后的逻辑是:“只要你反对,就是政治化。一旦政治化,课题就会变成问题。要解决问题,就是停止反对。”怎么样,无懈可击吧?所以,面对反稀土厂的绿潮,从首相阿Jib哥到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再到那个不懂监督了什么的监督委员会主席廖中莱,“不要政治化”都是他们除了“一个马来西亚”之外最常用的口号。

如果你又证明了你是当地人、又证明了你没有政治化,高官大人的结案陈词就是:“我们会处理。”相信我,一旦官爷把“我们会处理”这句话说出口,就表示人家已经赏脸听完你最后一句话了。你接下来讲得再多都没用,反正人家已经讲了他会处理!

如果官爷使用上面的三道板斧来敷衍。。。对不起,是回应,已经算是相当以民为本的了。真正叫人吐血的,是类似彭亨州务大臣安南耶谷回应反山埃诉求的那句:“你吃糖都会中糖尿病啦,要什么保证?”还有边加兰国会议员阿莎丽娜揶揄那位因为祖坟不保而身穿“愤怒龙虾”装请愿的小女孩“为何不穿鲜鱼装来反对”?

公害这面照妖镜,太强大了!


Thursday, June 21, 2012

谁把华教政治化?


我国华教要在各种“契约”、“共识”的围困下进行蜗牛式的发展,除了得看人家大官爷的脸色,还得慎选提出诉求的良辰即日。而每逢大选来临之前,或补选进行期间,正是各大华团为华教争取卑微权利的最佳旺季。

不论是由董总所号召的325华小师资严重短缺抗议大集会,或是彭亨董联会所发起的520关丹复办独中大集会,都是把握大选将至、政府难得放下身段的宝贵时机而提出诉求的趁势之举。

教育乃经国之大业,本来不是应该随时随地都可以谈、都应该谈的吗?怎么非要等到选举 前才可以谈?这道问题所折射出的,正是我国华教发展的畸形和无奈。

畸形在于,这是一个没有制度保障的环境,不论是拨款、增迁、师资、文凭受承认,一切得通过协商,还有所谓的“契约”或“共识”;无奈的是,代表华社去“协商”的,是几个庸碌得只剩“有人在朝好办事”这个空洞口号的甲必丹式政客。

要不是需要你的选票来保命,谁有闲情听你讲、跟你谈?只有在政治局势不明朗时期才能为华教争取权益,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把华教政治化”嘛!

还好,正因为华教一早被政治化了,马华公会的一众“巨头”才有机会继续扮演“有人在朝好办事”的现代华人甲必丹,被华社施压时才可以发表“大门还未关上”的算命佬式玄机妙语、或是一贯地向上面呈交备忘录和建议书之类的非政府组织标准作业程序。

这么说来,马华诸公应该感激华教被政府政治化才对,怎么反过来抨击华社把华教政治化?

现在据说在马华公会四巨头的联手争取下,关丹独中获得政府额外开恩的“原则上同意”。要透过政治人物的协商才可以挤进“还未关上的大门”,这不是政治化,难道是娱乐化?

奇怪的是,当马华四巨头为自己的成就满面春风之际,华社的反应却出奇的冷淡。一是华社其实不太在乎华教发展;再不然就是华社觉得功劳根本就不在马华那边。你忘了吗?去年柔佛丁能补选和马六甲万里茂补选期间,当地华团提出复办独中的诉求时,不就被“与华教同在”的蔡细历总会长斥责为“故意做给马华难看”吗?

还有一个更大的可能性,是经过多年政治化的熏陶后,包括1999年大选前华团诉求被政府“原则上接受”,大选后却被政府翻脸不认账的往事;还有2008年大选前政府答应增建6间华小,在大选后经过华社和在野党多番追讨下,其中3间才于最近进行动土仪式的经验,华社早已学会了政治化的游戏规则。

下次马华诸公再呼吁华社别把华教课题政治化之前,不仿先问一问自己:到底是谁把华教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