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5, 2014

今年圣诞没火鸡(有甘榜鸡)


最近大家都忙着拍照挺中庸、挺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偏偏忘了挺被拒绝入境的非清真火鸡。


今天的圣诞大餐,不懂你的餐桌上有没有烤火鸡?基督教徒欢庆圣诞时吃火鸡,可是在马来西亚,今年圣诞节如果还可以买到火鸡来吃,这本身或许就是一件值得欢庆的喜事了。

火鸡供应短缺,不是因为爆发禽流感或是火鸡罢工。根据兽医局总监拿督莫哈末阿兹米的解释,是因为我国面对进口清真火鸡的问题,所以政府不能保证圣诞节期间是否有足够的火鸡供应。

一个简单的逻辑,圣诞节吃火鸡是基督教徒的习俗,而基督教徒吃的火鸡并不需要符合清真标准;根据业者的透露,我国火鸡市场的主要消费群是华裔和印裔,既然如此,为了应付圣诞节的火鸡市场需求,为何政府不能允许进口非清真火鸡?抑或当局认为,只要是穆斯林不能吃的火鸡,连非穆斯林也不准吃?

我宁愿相信当局并非存心为难圣诞节吃火鸡的非穆斯林社群,而是因为缺乏对多元社会的敏感度和同理心,以 单元种族/宗教的思维管理多元种族/宗教的国家。

一个建国已经57年,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走过超过半个世纪的国家,到了今时今日却还会出现这种单元的思维,执政57年的巫统居功至伟。

每一届的巫统年度代表大会,上至中央领袖下至地方代表,开口闭口必定离不开“为民族、为宗教抗争到底”的口号。在太平年代,为了让“抗争”合理化,唯有制造假想敌,渲染民族和宗教无时无刻不受到威胁、打压或是攻击的排外情绪。这里所指的“外”,并不是外人,而是自己国家的异族同胞。在刚过去的巫统代表大会,该党妇女组的领袖就把一名精神失常的穆斯林焚烧可兰经的事件扭曲成“华人焚烧可兰经”,以制造伊斯兰受到威胁及蔑视的假相。

在巫统长年累月的灌输、再加上扮演执政党喉舌的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各族之间、各宗教之间缺乏真正的信任与尊重,是必然的结果。而各族间的不信任与不尊重,却正是巫统赖以生存的土壤。

马来西亚已经走到了这个关键岔口,在多元融合与巫统政权之间,两个只能活一个。然而,我由衷地相信,接受与尊重多元种族、宗教、文化的马来西亚人还是占多数的。能否与思想单元、狭隘、极端的政党及组织划清界线,是马来西亚向上提升或继续沉沦的关键。

我不敢写得太多,须知《煽动法令》去而复返,免得在圣诞节没有白色圣诞,却迎来白色恐怖。最政治正确的结尾是,祝大家圣诞快乐,圣诞节没有火鸡不要紧,毕竟我们还有甘榜鸡!

 

 

 

Thursday, December 18, 2014

骑劫与切割


25名马来前高官显要联署发出的一封公开信,呼吁各造以中庸及理性的方式讨论伊斯兰法与国家宪法的分歧与灰色地带,同时关注宗教机构越权执法及颁布违反联邦宪法的宗教裁决、煽动法令被滥用以制造白色恐怖、以及右翼组织如土著权威组织及穆斯林连线把异议声音标签为“反马来人、反皇室、反穆斯林”等偏激作法,并要求纳吉正视及处理这些侵蚀我国民主、和平与稳定的课题。

信中所提及的并非新鲜的课题或突破性的观点;然而它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这些本来只被非穆斯林、以及部分在野党穆斯林领袖所关注及谈论的课题及观点,由一班曾担任联邦政府部门秘书长及总监级的马来显要提出。

首相纳吉虽曾在国外及非巫统的场合宣扬及拥护中庸立场,可是面对国内特定族群右翼极端分子的叫嚣及施压,纳吉政府却无法作出鲜明和及时的切割;更甚的是,连政府的施政议程似乎也被这些极端右翼派所骑劫。

因为右翼分子反对政府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所以纳吉必须推出和经济转型的目标唱反调的“土著经济议程”;因为右翼分子反对废除《煽动法令》,所以纳吉必须自打嘴巴违诺保留及强化有关法令。

国家现在到底是由谁在掌权?这是所有理智及中庸的马来西亚人内心的一道疑问,更是纳吉政府所不能回避的一道疑问。

25位马来显要的代表、前大马驻荷兰大使拿督诺法丽受访时指出,他们发出这封公开信的目的是要与马来右翼分子作出切割,以向非马来人展示,并非所有马来人都像土权、穆斯林连线、以及在巫统大会上大炒种族宗教课题的巫统领袖般的极端分子。她也认为,马来人和伊斯兰的地位,早在宪法下获得保障,政客无须再骑劫炒作。

这番言论由马来人亲自说出口,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大多数大马人都是中庸及理性的。我们要看到的朝野竞争不是“谁更伊斯兰化”、“谁更能捍卫马来人的权益和伊斯兰的圣洁”,而是谁更能引领马来西亚迈向一个更民主、更自由、更具竞争力、及更能体现良好及透明施政的现代化国家。

应该对此作出深度反思的,不只是巫统,也包括伊斯兰党。

Monday, December 8, 2014

恶法就是要来滥用的!


丑妇终须见家翁,首相纳吉终于还是在巫统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了保留(而且还要强化)煽动法令,为其担任首相任期内的U转系列再添一例。

我钦佩首相又一次U转及自打嘴巴的勇气,我也佩服那些在首相U转保留煽动法令后可以说出:“这项法令可以继续被保留,只要不被滥用就行了”的国阵成员党领袖和时评人的智慧。在见证了行动党议员因为斥骂巫统“混蛋”而被这控煽动罪名;可是土权主席依布拉欣阿里公开威胁焚烧圣经后却可以继续逍遥自在的双重标准后,还可以说出“只要不被滥用”这句话的人,少一点智慧都不行。

任何恶法的存在,其实也只有一个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被滥用!保留恶法又不滥用它,难道是为了兴趣而保留?而就算当权者滥用了有关法令,那些认为“只要不被滥用就好”的人又可以怎样?

我国是一个刁民和暴民特别多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恶法也特别多,除了《煽动法令》,还有《印刷及出版法令》、《官方机密法令》、《大专法令》、《国家安全法令》的前身《内部安全法令》等等,琳琅满目。从马哈迪、阿都拉、再到纳吉掌权的年代,哪一任的政府不曾使用这些法令作出争议性的逮捕或提控?你还要继续冀望“只要不被滥用”?

恶法下的受害者,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在野党领袖、异议分子之外,其实还包括巫统以外的国阵成员党。这些巫统的附庸政党领袖们,在国阵巫统一党独大的框架下,无权参与动用这些恶法的决策过程,甚至连被预先知会的尊重都是一项奢侈。可是在巫统作出决定后,他们却毫无选择地必须为有关决定背书,以及面对各自族群的怒火,可说是恶法的间接受害者。当然,为了官职,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纳吉这次的U转,正如以往的U转案例一样,总有其堂皇的理由;为难的是那些没有份参与决策,却被逼跟着立场急转弯的国阵附庸党领导层。这方面的经验,马华公会从来不乏经典案例。

2012年,纳吉宣布废除煽动法令。马华时任署理总会长廖中莱表示:这显示国阵政府在首相纳吉的领导下,以实际行动为国家推动改革转型,实现使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更开明的民主国家的承诺。

2014年,纳吉宣布保留煽动法令。马华现任署理总会长魏家祥表示:马华以维护国家的完整性和利益为前提,支持首相保留煽动法令。

无权参与决策,宣布前也不曾被知会,可是却要负责灭火和善后。窝囊至此,无以复加。

不过,窝囊的政党和领袖对我们不重要。我现在比较感兴趣的是,如果煽动法令会被不偏不倚地执行,请问在“废除多源流教育”、“关闭华小”、“华人靠捞偏致富”等言论中,谁会被对付?

 

Thursday, November 27, 2014

纳吉向U转、向右转


今天,我们一起见证了巫统和纳吉正式被右派接管。(其实一直都是,只不过有些傻high自己安慰自己)。

1999年大选前,首相马哈迪大方接受华团诉求。大选胜利后,马哈迪翻脸抨击华团是共产党。

2013年大选前,首相纳吉开明地宣布废除煽动法令。大选胜利后,纳吉激昂地宣布保留(并加强)煽动法令。

马来西亚就是因为傻high够多够傻够high,所以国阵/巫统可以继续人民优先、一诺千金。

现在我只想请教郑丁贤,在纳吉U转宣布保留煽动法令后,请问他又成功推进马来西亚民主进程多少年了?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14

巫统改革了吗?


2008308大选国阵丢失国会三分二多数优势后,时任首相阿都在卸任前的最后一次巫统全国代表大会上呼吁:“为了确保巫统不沦为过去的历史,巫统必须改革”。2009年纳吉接任首相后,在每一年的巫统全国代表大会上,也必会大谈巫统改革的重要性。

场景转移到2014年,又到了巫统全国大会的前夕。从2008年走到2014年,前后6年,经历了2届全国大选,国阵的国会议席从2008年大选的140席再度下滑到2013年大选的133席,全国总得票率只有47巴仙,创下国阵史上最差的战绩。

308至今,已超过6年;从505至今,也已超过1年半。巫统改革了吗?


 
以过去这个星期内,纳吉和希山慕丁两表兄弟轮番劝请巫统全国代表们别在大会辩论上发表过激言论的忧心程度来看,巫统还是巫统。“改革”嘛,不过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美梦。

纳吉一边厢向华社重复政府不会关闭华小的立场;另一边厢,他自家党内的代表们却打算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辩论华小是否应该继续存在。马华的领袖们肯定会代为解释,政策还是纳吉说的算,其他人的杂音大家不必理会,反正大家要相信纳吉对华社是 “前无古人的好”就是了!问题是,巫统代表们是这么想的吗?巫统的权力游戏是如此简单的吗?有关华小应否存在的辩论提案可以被撤回,可是不公开讨论,不代表有关思维不存在,更不表示有关思维在党内没有市场。

纳吉两年前也曾公开承诺政府将废除《煽动法令》,作为司法改革的一大步;可是巫统其他领袖们却大唱反调,巫统妇女组还打算发动百万签名的护法运动。面对党内的反弹,纳吉有坚持改革的意志吗?我不懂,我只知道《煽动法令》现在还被继续用来提控了不少反对党领袖和社运分子。

就算我们姑且相信纳吉的“改革”不是大选前的相声表演,问题是,他有足够的魄力主导巫统朝向改革的方向吗?或许前首相阿都拉在去年出版的《觉醒:马来西亚的阿都拉年代》中的谈话可供参考:“我被夹在对改革有着很高期盼的选民,和一个拒绝改变的政党之间。”

巫统掌权57年,最为人诟病的除了金钱政治外,就是其保守极端的种族论述。问题是,种族论述好比其赖以生存的氧气,更是该党不少领袖唯一晓得的问政手法。要这些巫统领袖停止炒作种族议题,不如干脆解散巫统?就连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现在被认为是巫统内相对开明的希山慕丁和凯里,当年为了上位,还不是得向极端种族论述靠拢?如果这不是巫统主流的价值取向,希山当年何须举剑“捍卫马来人的权益”、凯里又何必声泪俱下地控诉“我宁可把股份廉价转卖给土著,也不卖给非土著”?
现在这3人都成为开明派了?



我当然也希望有人可以成功改变巫统,可是在经历过1999年华团诉求被巫统选后算账,到2005年起连续3年的巫青团举剑大戏,再到2014年大选后《前锋报》封面那句“华人还想要什么”之后,哀莫大于心死的人,早已不是一句又一句“改革”的甜言蜜语就可以挽回的。


 

 

 

Thursday, November 13, 2014

安南也会怕挨骂?


洪灾土崩似乎已成为金马仑高原定期来袭的悲剧。上个星期的一场豪雨,金马仑冷力河水位暴涨,山洪冲毁防护围墙,造成开以来最严重的洪灾,夺走5条人命。

根据一个马来西亚的SOP标准作业程序,通常灾难过后,就是高官大人们粉末登场发表伟论的分享环节。最先登场的,是面对洪灾早已见惯不怪的彭亨州务大臣安南耶谷。安南说,金马仑山区已被人合法或非法过度开发,导致自然环境糟到严重破坏,山洪爆发是预料中事。

安南这番高见,和早前早前发表吉隆坡第二国际机场停机坪下雨后“积水”是“预料中事”的交通部长廖中莱,有着前呼后应的默契。看了新闻报道后,咖啡店的安哥和巴刹的安娣都会问:既然你料事入神,一早预料到悲剧会发生,请问你作为一州之长,采取了什么应对政策和预防措施?

答案是,安南什么都没做。他说这是因为如果政府严厉执法的话,就会被骂没有人情味。

换句话说,安南耶谷承认他一早就知道金马仑山区已经被过度开发,可是因为不想被责骂,所以他按兵不动,任由早在他预料中的灾难发生。我到现在才知道,原来国阵在大选时提出的“人民优先”口号,是真的有被落实的。因为怕被人民责骂,所以连州务大臣都要对他管辖权限内的非法行为放弃执法。

如果连这都还不叫失职的话,我不懂这个世界 上还会不会有任何政府高官和公务员会犯错。

这个事件中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首先,原来作风向来甚有江湖风范的安南耶谷也会害怕挨骂的。我好奇的是,针对劳勿山埃金矿场和关丹稀土厂的设立和运作,骂他的人还会少吗?针对这些人民不满的斥责,他有害怕过吗?怎么来到执法的关键时刻,他却会为了害怕挨骂而疏离职守,成为失晨之鸡?

其次,副首相慕尤丁想亡羊补牢,下令移民局和警方取缔涉及非法开发土地的外劳。外劳是软柿子,最容易被对付;比较棘手,但却是更应该被对付的,是被指在背后撑腰的政治大腕。政府是否有揪出幕后黑手的决心和魄力?抑或打算取缔了那181名被指非法开发土地的外劳,就算是完成了一场交差的大龙凤?我不是安南,无法以“预料中事”来评论。

比较容易观察的,倒是安南耶谷作为州政府领导人,而土地开发是属于州政府的管辖权限,他明知有人非法开发却毫无行动,针对这项明显的失职和错失,他的顶头上司会如何发落?如果连台面上的失职者都无法对付,台底下那些可以不用提了。

我们继续等待金马仑的下一场洪灾吧!

Wednesday, November 5, 2014

没有淹水,只是积水


一雨成灾在一个马来西亚早已不是新闻,可是当淹水的场景从街道转换至机场停机坪,这就不止是一则普通新闻了。

在一段网上热点的视频中,显示吉隆坡第二国际机场停机坪在下雨后淹水,工作人员忙着用水桶舀起地上的水再倒进沟渠的狼狈场面。这也再度引起大家对于这座建筑费用从20亿令吉超支一倍至40亿令吉的新国际机场安全规格的关注和议论。

要是议论者都是来自民联的议员和领袖,我们可以肯定部长们会一贯地以“不要政治化”来打发噪音,然后继续日理万机。问题是,这次提出批评的还包括来自国阵自家的议员。民都鲁国会议员张庆信指出:“我曾亲眼目睹,仅下雨15分钟就淹水了,飞机若要行驶将极为危险!机场控股公司的否认根本就是在说谎,营运经理天天都在睡觉!”

我不懂交通部长廖中莱是否也天天都在睡觉,可是他的回应肯定可以让人睡意全消:“吉隆坡第二国际机场并没有淹水,仅是积水。”这和当年廖部长的成名作“催泪弹并没有被射入同善医院范围,仅是被风吹进去”有异曲同工之效,同样彰显了这位新任马华总会长的大智慧。

机场的安全规格,关乎无数乘客的性命,尤其是在一个同一年内不幸遭遇了两起严重空难、航空安全备受国际关注的国家,其交通部长更是应该扮演一个严格的安检把关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玩弄字眼的小学生水准的政客。

针对机场出现地陷的质疑,廖中莱如此回应:“在机场工程进行中,出现地陷问题乃预料中事,如过建竣之后仍有同样问题,政府将严正看待。”这个回应堪称打官腔讲了等于没有讲的最高境界。第二国际机场现在还是处于“工程进行中”吗?如果不是,廖中莱这则回应的前半句岂不是脱裤子放屁吗?再看后半句的“政府将严正看待”,从坍塌的体育馆、出现裂痕的高架天桥、再到半途崩塌的建筑工程,有哪一项人为的疏忽不是被政府“严正看待”的;可是在政府的“严正看待”下,为何由人为疏忽所引起的灾难还是层出不穷?

作为交通部长,廖中莱现在应该做的不是推搪和否认(更何况是低智的推搪和否认),而是应该深入调查、正面解释那则“机场水灾”(不管是“淹水”或“积水”)的视频所揭露的情况。就算廖中莱坚持只是“积水”,他也应该给民众一个交代,为何停机坪会出现积水的状况?该机场是否真的面对土地下陷的问题?机场管理层会如何补救及确保乘客的安全?

若真要作比较的话,机场地陷积水还算小问题,部长脑部积水才是祸国殃民的大问题。

Wednesday, October 29, 2014

土权阿里的免控金牌


总检察署早前接二连三地动用已在两年前被首相宣布“废除”的《煽动法令》提控多名在野党领袖、学运分子及学者之后,大家都在引颈期盼,几时轮到土著权威组织主席依布拉欣阿里?

 
在这波煽动法令的提控潮中被点名的几名被控者,有的只是建议废除雪州宗教理事会的行政权、有的纯粹是从学术角度评论宪政危机,有的更只是因为在州议会斥骂巫统“混蛋”;既然连这些言论也足以构成煽动的理由,那么依布拉欣阿里恫言焚烧人家的圣经,总不可能比有人斥骂“混蛋”来得合情合理合法吧?

偏偏一个马来西亚的政府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继首相署部长南茜在国会宣读不提控阿里的声明后,日前总检察长阿都干尼再次为阿里背书,总检察曙在经过“全面性考量案情”后,发现依布拉欣阿里焚烧圣经的言论,纯粹是为了捍卫伊斯兰的圣洁。

这下可好了,那些威胁要杀死举办穆斯林摸狗行动负责人的极端分子,也可以“捍卫伊斯兰的圣洁”来合理化他们的言行了。行动党那位被煽动法令提控的州议员雷尔上庭时不懂可否如此抗辩,他斥骂巫统是“混蛋”,也纯粹是为了捍卫行动党的圣洁?

首相纳吉早前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指出:中庸之道可以对抗极端主义,甚至还倡议全球推行中庸运动。若我们以焚烧圣经的言论来检验纳吉的这番话,依布拉欣阿里是属于中庸还是极端?选择不提控阿里,到底是以中庸之道对抗极端主义、抑或助长极端主义打击中庸之道?

我国政府滥用恶法打压异议的形象,在人们的印象中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多年来的观察经验累积。当你选择提控一个斥骂执政党“混蛋”的在野党议员,同时又力撑另一个威胁要焚烧圣经的亲执政党的右翼领袖时,你可以责怪人家认定你执行双重标准吗?

一个政府的公信力,除了有赖于领导人的言行一致,更取决于各个政府机关在执行任务时的公正不阿。一国之相针对一项法令的存废出尔反尔,已经让人大倒胃口了;再加上一个选择性对异议分子作出提控的总检察署,这个政府的公信力,比Oktoberfest啤酒节那一杯杯啤酒上的泡沫,分量来得更轻。

 

 

 

Thursday, October 9, 2014

政府养你三个月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好奇,我们的部长高官们使用的到底是哪个品牌的计算机?生活在同样一片土地上,部长计算出来的结果,和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怎么会是一个天、一个地?

汽油再度涨价20仙,民怨沸腾的程度,大家到首相面子书页面的留言版去看一看就懂。国内贸消部长哈山马力对我们晓以大义,提醒大家不但不该抱怨,反而应该向政府感恩,因为汽油只涨价20仙。


部长出入坐的是政府官车,打油用的是政府津贴,距离最后一次自掏腰包打油的回忆,恐怕已经往事如烟。不懂民间疾苦,是所有内阁部长的分内事。哈山马力的同僚,副财政部长阿末玛斯兰同样也是一名称职的高官。副财长告诉大家,在政府的津贴及协助下,马来西亚子民在一年当中只需要工作9个月,另外3个月的生活费是由政府供养的。我如梦初醒,原来马来西亚一早已经是福利国了!

好消息陆续有来,首相署部长阿都瓦希还向大家宣布,原来马来西亚人的每月平均家庭收入已经接近6千令吉!还好部长及时宣布,不然很多人还以为自己每个月入不敷出。有了部长的宣布,大家都心安了,日子也变得好过了。我再用自己的计算机按一按:政府已经津贴了我们3个月的生活费,如果我们依然勤奋工作,一年做足12个月,那我们每年就会多出3个月的额外收入,而每月平均家庭收入是6千令吉,哇噻,我们每年岂不都有至少18千令吉的盈余?

这么一想,明年4月落实的消费税,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反正汽油涨幅那么小、政府津贴我们那么多、我们的平均收入又蛮不错的,给政府多缴一点税有什么问题?

好了,开心过了。从部长的天堂回到我们身处的现实。现实的问题是:有多少个大马家庭的每月平均收入是接近6千令吉的?政府津贴3个月的生活费是如何计算得出的?汽油涨价之后政府有什么措施是可以抑制通膨的?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政府增加税收、缩减津贴之后,国库这些多出来的钱会怎么用?只怕习惯性“没有贪污,只是买贵”的政府血拼大军,已经列好清单,蓄势待发了。

 

Wednesday, October 1, 2014

风雨中抱紧自由


广传的那张照片中,天桥上挂着一面巨型条幅,橙底黑字写着“风雨中抱紧自由”;天桥下万人聚集,人人高举手机闪光灯,让漆黑夜幕下星光灿烂。


不少人在过去两天重新认识了香港。原来除了港剧、电影、流行曲以外,这个地方还有一份为自由奋战到底的坚持和热血。

条幅上的“风雨中抱紧自由”,取自Beyond乐队23年前的经典作品《光辉岁月》的歌词。已故的创作人黄家驹怎么也不会预想到23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会成为这场香港有史以来最波澜壮阔的公民抗命的注脚之一。

香港人从来不曾有机会参与涉及自身权益、地位的任何决策。18世纪,清朝把香港割让给英国,香港人只是交易的货品之一,无权过问。1984年,中国和英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让香港重投“祖国”怀抱,香港人同样无权表态。

争取特首真普选,是香港人希望重新(或首次)掌控自己命运的一次勇敢的发声。香港人不是第一次上街集会,可是这次的街头集会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重点不只是上街的人数,而是上街的形式。

这是一场由学生发动、进而激发了各阶层市民自发参与的一场真正的公民抗命。由政客谈论了一年多都无法迈出第一步的“占中”(占领中环),在草根市民前仆后继的参与下,早已超越了“占中”原本的想像范畴,扩展为遍地开花的全城抗争。由于没有明确的指挥者,政府难以实行“斩首”行动,总不可能把成千上万的上街民众都逮捕扣留。


香港人在2003年发动那场50万人浩瀚澎湃的“七一大游行”,给了当年马来西亚不少向往民主进步、可是却视上街抗议为畏途的人民一个深具鼓舞意义的正面示范:谁说街头集会一定会造成动乱?后来,从兴权会、净选盟、再到黄绿联盟,我们本土的街头公民抗命运动,也迎来了一段热血激情的日子。水炮车、催泪弹、拳打、脚踢,我们哪一样没见识过?哪一样可以浇熄我们心中的追求公民权益的热火?

当我们透过新闻报道看到香港警方向集会者发射催泪弹的时候,这似曾相识的画面,或让人勾起回忆、或让人暗自得意:“我们一早经历过、跨越过了!”可是,今天的我们,处在哪里?我们是更靠近理想了、还是原地踏步、或是自缚手脚?

我们曾经恐惧街头集会,可是在成功挑战威权、打破恐惧之后;我们反而自废武功,从烈日下的街头走进体育馆的草坪、从游行迈步变成静坐请愿。我从来没见过有任何当权者会被一群聚集在体育馆内自己喊口号的群众震慑、也从未见过有任何威权体制会为一群准时散会回家的集会者感到压力。


为香港打气,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打气,召唤我们逐渐流失的激情、鼓舞我们慢慢冷却的热血。民主自由不会从天而降,从天而降的只有催泪弹。香港人,撑住!大马人,你也要撑住!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14

别当民联最后一个大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形容的不是民联的局势,而是公正党署理主席阿兹敏的仕途。

 
阿兹敏在“王命难违”之下出任雪州州务大臣,对安华、对公正党、对民联、甚至对过半选民憧憬的改朝换代有何影响和冲击?

不论嘴巴撑得再硬,事实已证明安华的“加影行动”已经满盘皆落索。如果硬要说它没有完全失败,就是成功撤换了在行政决策上出现争议的卡立;但到头来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让跟随自己多年的阿兹敏登上大臣宝座。这种经验,安华不是没有尝试过的。2008年大选后,安华主导民联成立,反对党气势如虹,时任首相阿都拉被逼得内忧外患,黯然下台;可是接过相位的却不是策划变天的安华,而是坐收渔人之利的纳吉。

或许这就是安华的宿命。可是当不了最高领导人(不论是中央还是州属)还不是最大的难题,更大的窘境是,安华是否还具备作为民联共主的威信?从对卡立拒绝退位的束手无策、到面对出尔反尔的哈迪阿旺时的无可奈何、再到对雪州王室拒绝公正党推荐的大臣人选的妥协,已经对安华的领导威信造成多重伤害。如何重建威信,安华接下来与阿兹敏的互动,是关键之一。

对公正党而言,阿兹敏出任大臣,或许还不算最坏的结局,毕竟大臣宝座始终留在该党。问题是,公正党内反对阿兹敏的派系指责后者任人唯亲,擅搞小圈子,这会否是下一轮更激烈党争的导火线?公正党是否会陷入更大的动荡?新大臣接下来对雪州政权的人事布局,可见端倪。

大臣人选尘埃落定,早前为此兄弟阋墙的伊党和另外两党,能否在短时间内修复裂痕,恐怕没那么简单。公正党和行动党坚持不向王室提呈三名大臣人选,对保守的马来选民会造成如何的冲击?伊斯兰党对盟党言而无信,还能留住多少自2008大选后开拓及累积的民联支持者选票,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对于支持改朝换代,期望实现政党轮替的大部分选民而言,雪州大臣终于有定案,雪州僵局终于可获缓解,应该是乐见其成的发展。相较起部分紧贴政党政治的观察者或内部人士在网络上的负面留言,坊间对于阿兹敏的印象,似乎没有太大的争议或不满,不少人都认为可以给他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反正只要不是国阵回巢就行。

阿兹敏接下来的表现如何,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可是环顾目前局势,阿兹敏可能会是雪州史上被最多人监督(或想捉他痛脚)的州务大臣,包括:对他印象不佳的社运份子、党内反阿兹敏派系者、国阵成员党、由国阵掌控的政府机关、冀望雪州成为民联施政模范的非政府组织及普罗大众等。在那么多的监督目光下,阿兹敏会否如反对者所描述的只顾培植自己的朋党,还是敞开胸怀当一个全雪州人的大臣?这要看阿兹敏的智慧了。

作为公正党的创党人之一,同时也是该党第二把交椅的阿兹敏,是时候向大家证明,他是公正党继安华之后可以撑起大旗的一号人物。管理好雪州、挽回人民的信心、让雪州成为展示民联施政模式的正面示范。谈论迈向布城之前,先确保自己不要成为最后一个民联的雪州大臣。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14

苏独与沙独


苏格兰今天将举行独立公投,让人民决定是否脱离大不列颠,自立为国。“苏独”公投结果如何,尚是未知数。可是相隔半个地球以外的沙巴,近日也被传出现鼓吹沙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沙独”呼声。

苏格兰与沙巴,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关的两个地方。前者的威斯忌誉满天下、后者则是闻名遐迩的潜水天堂。在“独立”和“自治”的议题上,两者却有其相似之处。

苏格兰是在1706年与英格兰签署《合并条约》合组大不列颠帝国。苏独运动,始于苏格兰人自觉被英国政府边缘化,要求更大的自治权和财政权。自上世纪70年代在北海勘探出油田后,苏独呼声更在苏格兰民族党“这是苏格兰的石油”口号的鼓动下逐渐升温。

 
沙巴则是在1963年与砂劳越、新加坡及马来亚签署《1963年马来西亚协定》,合组马来西亚联邦。与苏格兰一样,沙巴得天独厚,蕴藏丰富油田。可是多年来,除了巨额石油税上缴中央,连原本在协议中被赋予的自主权也逐渐遭蚕食。所以,“沙巴自治”的口号,在当地人的耳中早已不是新鲜的论述。“自治”诉求寸步难行,民心鼓噪下,自然就会萌生“独立”的念头。

“沙巴独立”,在我们这个凡事都敏感的国度,自然不是一个可以公开讨论的超级敏感议题。副首相慕尤丁已经在国庆日前夕发出警告,政府会严厉对付“建议沙巴退出马来西亚”的人士。反正《煽动法令》近期内已经提控了那么多人,多几个也不算多。对于英国政府竟然会允许苏格兰独立派举行独立公投,在我们这种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叛国”的国家眼中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你可以说这是英国首相卡梅伦低估了独立派的民意支持度,可是,当我们看到统独两派可以公开理性地辩论苏格兰去留的观点时、当我们又看到英国政府高官必须放下身段游说苏格兰人留在大不列颠时、当我们再看到英女皇没有因为苏独运动而龙颜大怒斥骂独派“叛君”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不列颠帝国的民主,不是那些挂名奉行英国西敏寺民主的伪民主政权及愚民可以望其背项的。

沙巴是否已经走到必须争取独立的地步,这点我有所保留。可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沙巴在石油税分配不公、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基本设施严重不足、非法移民轻易获得公民权、海域保安不堪一击等议题的多年压迫下,民间的鼓噪已不是政府随便许个空头承诺就能压下的。

当然,政府也可以继续通过选区划分、资讯垄断和派钱送礼而稳守内陆铁票,保住政权;同时再把“沙巴自主”或“沙巴独立”抹黑成“武力叛乱”,好方便打压收监。

可是凡事总有个临界点,沙巴这个坐拥全马最富庶天然资源的福地,如果继续沦为全马第二贫穷的州属,谁敢断定“独立后我们可以掌控石油,成为比汶莱更富有的国家”这个观点没有市场?

 

Monday, September 8, 2014

辛苦郑丁贤了!

要数中文评论人中最卖力为纳吉涂脂抹粉的,郑丁贤认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

 纳吉当年宣布废除恶法,郑丁贤第一时间歌颂纳吉“推动民主进展10年、甚至20年”。

日前纳吉政府再度动用他2年前宣布废除的《煽动法令》提控异议分子,贤哥一贯很配合地把责任推给巫统“保守派”,再配上向来擅长的举重若轻式评论:“這些案件已經交由法庭審理,不適合評論,否則會涉及法律問題”,一贯地写了等于没有写。详文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3937?tid=38#ixzz3Chv4uWfw

 今天纳吉再度u-turn说他会重新考虑要不要废除《煽动法令》,贤哥很快又要配合演出,继续撰文高呼:“纳吉是好人,坏事都是坏人做的,不关纳吉的事,因为他是好人”。

 一个报人,堕落至此,无以复加。

Sunday, September 7, 2014

人家哪有选择性提控?



我绝对相信国阵没有选择性使用《煽动法令》来打压政敌。

你看,行动党、公正党、伊斯兰党各有代表被提控。既然人人都有份,哪算是选择性对付?

Wednesday, September 3, 2014

戒不掉的煽动法令


2012711日,首相纳吉在出席总检察署的晚宴时宣布,政府将废除《1948年煽动法令》,并以国家和谐法令取代。当时,首相粉丝团掌声如雷。


 201492日,过了2年有余,《煽动法令》不但尚未被废除,总检察署还一口气在国庆前后1个星期内以这项法令提控了5名民联国州议员,以及1名大学法律系讲师。此时,首相粉丝团沉默是金。

这就是首相所承诺的“司法改革”?当年歌颂首相“推进大马民主进程至少10年,甚至20年”的评论人此时也没有意见了。

《煽动法令》是英殖民政府遗留的产物,只要有人发表了被政府认定为煽动性的言论,总检察署就可以在无需证明的情况下作出提控。如此法令,不但不符合大多数国人对民主人权的追求标准,还会轻易沦为当权者打压异议的恶法。

也因为这样,《煽动法令》和《内安法令》、《出版及印刷法令》并列三大恶法,钳制人权、镇压异议,无往不利。民运份子和在野党多年来对有关恶法的抗争不曾间断。政府在2年前决定废除《煽动法令》,应该是终于承认有关法令已不符合当代民主进程,就连多年来对有关恶法没有意见的马华和民政等国阵附庸党也突然觉今是而作非,卖力歌颂首相英明。

问题是,既然政府2年前已经认同《煽动法令》不宜再被引用,为何2年后的今天不但还未废除这项法令,还继续引用它来对付异议?

至于被提控者的控状,有的是因为建议废除雪州宗教理事会行政权、有的是因为不认同法庭的判决、有的是因为评论雪州宪政危机、有的纯粹是因为以“混蛋”来批评神圣不可侵犯的巫统。。。

上面这些课题,有者是探讨我国三权分立的有效性、有者是审视我国议会民主和君主立宪的体制、有者是质疑我国司法的独立。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连理性探讨国家体制的深层问题也被视为一项罪行了?还有,什么时候开始,巫统已升格为皇室、宗教、土著特权以外另一项不得触碰的敏感课题了?

 政府日前重申,取代《煽动法令》的新法令预计会在明年年底才会被提呈到国会。从现在到明年底,尚有漫长的16个月,还有哪一些异议份子会在《煽动法令》下被提控?新法令会不会新瓶装旧酒?以这个政府过去的记录来看,大家还是别抱太高期望。那些有异议的,好自为之,我也不敢多写了。

Tuesday, September 2, 2014

林冠英过桥抽板?

给予朝野政党公平的报道空间,本来就是媒体的责任。当中文媒体抨击林冠英“过桥抽板”时,显然,这些媒体工作者已经把本身的责任视为一项恩惠。

要人家感恩的,何止是巫统?
无耻兼堕落的,何止是政客?

Wednesday, August 20, 2014

纳吉的“无人驾驶”式领导


我不懂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自去年505大选之后,我国政府似乎已进入一个无人驾驶式的管理模式。对比起纳吉在505之前由广告、横额、海报、活动堆砌的过高曝光率,如果现在有人忘记了谁是马来西亚首相,看来并不出奇。

就连向来对纳吉维护有加的前首相马哈迪,日前也终于失去耐性,公开炮轰前者:“碰到重大课题就只会保持沉默!”讽刺的是,面对重大课题时保持沉默,也正是纳吉的强项。


 
拜相之前,这位第二任首相的儿子给大部分国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时常看到他的新闻,却不懂他有什么实际的贡献、有什么鲜明的立场?登上相位之后,在耗费巨资请来的顾问公司卖力打造下,纳吉在20092013年期间,成为了大马史上曝光率最高的首相。

一时间,又是转型计划、又是关键表现领域、又是发展大蓝图,在一大堆目不暇给的亮丽名堂衬托下,纳吉从一个形象模糊的政客突然转型为一名“精明干练”的首相。在公关的努力上,他肯定拿满分。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在为了第13届大选而作准备。大选过后,马戏团停演的速度,快得连许多纳吉的铁杆粉丝也反应不过来。什么转型计划、关键表现领域,现在都没有人在谈了。就连那个纳吉最爱的“玩马来西亚”口号,也只剩下中文电台DJ和马华公会在重复。

大选前为了迎合中间选民,纳吉极力打造开明中庸的“全民首相”形象;大选过后为了应付党选,他又可以马上掉转立场,鼓吹强化土著经济议程。这也再度显示了此人并没有任何坚定的政治立场、更缺乏任何鲜明的政治理念。他所做的一切,纯粹以保住权位作考量。

自去年505大选后,国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种族、宗教及政治上的争议,包括:国文圣经风波、槟州教堂被人悬挂“耶稣是阿拉之子”及抛掷汽油弹、父母单方面为孩子改教、华人被诬蔑为入侵者、公开悬赏掌掴议员、印裔议员家门口被丢掷牛头、巫青党员威胁纵火焚烧行动党总部、副首相以“这是自然反应”力挺暴力威胁者、首相署副部长建议停止增建华小。。。

侵蚀我国各族和谐的极端言行层出不穷,在2010年国庆前夕曾扬言对种族主义“零容忍”的纳吉,人在哪里?
 
面对极端分子的叫嚣,被挑衅者固然可以保持冷静以免坠入圈套,可是身为国家领袖者却万万不能保持沉默。领袖的沉默,在挑衅者眼中就是一种默许,甚至是让他们变本加厉的一份鼓舞。极端言行越来越频密、也越来越响亮,与纳吉的懦弱与沉默,互为因果。

无人驾驶状态下的马来西亚,如同失联客机一样,航向何处,只能祈求上天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