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媒体机构除了现有的“经济组”、“体育组”、“娱乐组”之外,应该增设“团结组”,以协助政府团结各族人民的努力。
可以想得出这种前无古人的天才点子,子根的博士头衔果然不是白盖的!
由此可见,子根得偿夙愿当上内阁部长后的这些日子,显然没有白过。只是不懂,子根的天才小宇宙到底有没有想过,为何一个独立了52年的国家,至今还在谈着如何团结各族?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世界上最失败的人才政策,不是无法招回海外人才;而是人才就在眼前,政府却视而不见。
新加坡去年O水准会考成绩最佳的考生,是一位来自我国吉隆坡的女生。当然,她并不是第一位由马来西亚出口的新加坡状元。
这位出类拔萃的女生,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看看众多留在彼邦担任工程师、专科医生、律师、软体设计师、会计师、首席执行员的同乡们,大概有个轮廓吧!
如果不喜欢在私人界就职,没关系!新加坡不少政府高官、国会议员、甚至内阁部长,也是我们的同乡。有一位叫李美花的大马移民,当年因为进不了马大工程系而去了南洋理工大学,现在成为了新加坡的国会议员。现任新加坡卫生部长许文远,当年是槟城钟灵中学的毕业生。
如果有空,又不怕心理不平衡的话,不妨翻查一下比我们先进繁荣的新加坡政经文教顶尖人才的履历,看有多少位是来自马来西亚?如果还有空,可以继续查看台湾、澳洲、美国。。。
首相在提呈2010年财政预算案时指出,“走向未来,我国的经济必须以知识作基础,并在创意、革新和高附加价值中求进步。”要在全球化洪流中求存,必须将我国从劳力密集型经济模式,转型为知识型经济模式。
要发展知识经济,人才是成败的关键。现今国际间最稀缺的资源已不是石油,而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世界各国对人才的竞逐,早已掀开了“人才战争”的序幕。
当国际竞争力排在马来西亚前头的国家想方设法育才、留才、招才,以加强自身的竞争筹码时;竞争力早已逐年下滑的我们却每年定期将大批因行政偏差而无法进入本地大学的优秀生、或考试文凭不被承认的独中生,豪爽地当成弃婴般拱手送给竞争对手。多过几年,政府又会敲锣打鼓地向同一批人恳求“人才回流”。
除了优秀学子往外送,顶尖人才也留不住。我国驻美国大使早前透露,约20万名大马人放弃公民权入籍美国,他们大多是律师、讲师及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顶尖人才往外流失的同时,政府却不断从邻国引进大量廉价劳工。印尼外劳人数早已取代印裔同胞成为我国第三大族群。
人家是充实人口金字塔的顶层;我们则是扩充人口金字塔的底层。知识经济,从天而降吗?
人才流失的主因是什么,政府不可能不懂。真的有心为国家进行“改革”、“转型”的话,不需要再多的口号包装,让教育回归教育,让经济回归经济,先为“育、留、招、用”人才设一个KPI吧!